12.宇宙是人生永恒的话题。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“宇宙便是
吾心”,有的提出“万物始于水”,有的“心外无物”。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
①陆九渊 ②塞内卡 ③王守仁 ④泰勒斯
A.①②③ B. ①②④ C. ①③④ D. ②③④
【答案】C
13. 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、热议的历史人物,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。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,宋明以来,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学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。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
A.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实客观评价 B.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
C.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.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
观
【答案】A
【解析】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。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,本题是在强调史家在理学思想影响下主观认识发生了变化,从而影响了对历史人物史实的客观评价。历史人物评价当然难有定论,但是并不能说是“永远难有定论”, 历史真相并不取决于多数人的意见或者少数人的意见,并不能说
“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”, 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也并不一定就愈客观,其
实B、C、D三个选项本身也均是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。
14. 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
A.“封建亲戚,以藩屏周” B.“谱牒不立,则传久而失宗”
C.“父死子继,兄终弟及” D.“内举不避亲,外举不避仇”
【答案】D
【解析】
试题分析: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。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,“封建亲戚,以藩屏周”本身指的就是宗法制度,“谱牒不立,则传久而失‘宗’和“父死子继,兄终弟及”则是宗法制度典型的影响,“内举不避亲,外举不避仇”既不能反映宗法制也不能反映其影响,“内举不避亲,外举不避仇”是说不分内外的公正的选拔和任用人才,和宗法制度的选拔和任用人才是相反的,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。
15. 下列地方行政区划级别最低的是
A.汉代益州郡 B.唐代扬州 C.宋代扬州 D.元代顺宁府
【答案】D
16. “丝绸之路”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
A.汉唐以来“海上丝绸之路”被称为“瓷路”
B.罗马
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“丝国”
C.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
D.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
【答案】A
【解析】
试题分析: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。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,是“宋元”以来而非 “汉唐”以来“海上丝绸之路”被称为“瓷路”,其他三个选项均是对丝绸之路的正确描述,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。
17.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。下表所列信息,按朝代(唐、宋、元、明)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
①
|
通政司、复社、都察院、风力水车
|
②
|
政事堂、北门学士、内作使绫匠、高转筒车
|
③
|
枢密院、土司、木活字、监察御史
|
④
|
中书门下、三司使、《武经总要》、草市[来源:学科网ZXXK]
|
A. ②③④① B. ②④③① C. ③②①④ D.④②①③
【答案】B
【解析】
试题分析: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。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,在做本题时一定要注意不同时代的不同的标志性名词,高转筒车是唐朝的,三司使是宋朝的,木活字是元朝的,风力水车是明朝的,所以按唐、宋、元、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只能是B。
18. 有学者认为,徽商胡雪岩“垄断蚕丝,冀获暴利。此既为出口大宗,适光绪九年(1893年)外国丝市不振,洋商不购,而胡氏存货山积,悉归腐弊。由是尽丧其资,波及全国,钱庄分设各地者,纷纷倒闭,而胡氏一蹶不振。”该学者看来,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
A. 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. 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
C.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.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
【答案】D
19. 从刘邦“非刘氏而王者,天下共击之”到孙中山“敢有帝制自为之,天下共击之”的历史变迁说明
A.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
B.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
C.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
D.封建专制制度长期
延续影响历史进程
【答案】B
【解析】
试题分析: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。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,“非刘氏而王者,天下共击之”是在强化君主专制,而“敢有帝制自为之,天下共击之”则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,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已经是历史潮流,杰出人
物对历史发展进程当然不能起决定作用,其他的两个选项是不能说明材料所说的“历史变迁”的,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。
20. 荣德生等刊登宣言:“东(三)省沦亡,于今两月,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??????且于国际联盟中让步......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,谨先发起'国难自救会'之组织“,相约”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,对于一切有碍于国家利益之行动,共抗争之。“这可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
A.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
B.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
C.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
D.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
【答案】C
21. 右图是美国1821